巨硅科技 · 全家康 | 廣州市居家養老“3+X”服務機制 | 長者大配餐趕上共享新潮流
時間:
2017-12-16
老人的“大配餐”是如何“共享”的?在廣州市荔灣區逢源街道,每天有100多位長者按時來吃飯。荔灣區民政部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全區各街道長者飯堂已全面鋪開,逾600名三無孤老及百歲壽星免費享餐。
社工把飯菜送給不方便到食堂就餐的老人
8元一頓,真的很便宜!”住在荔灣區逢源街的黎婆婆每天按時來到街道,享受長者飯堂的服務,“這里飯菜比外面快餐店便宜,且干凈衛生。如果我不想煮飯,就來這里吃飯。” 黎婆婆說。 荔灣區各街道采用“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的原則開展助餐服務,吸引更多老年人享受服務。目前的餐標為“兩肉一青菜一飯一湯”,原價13元,企業讓利2元,政府補貼3元,符合資助的兩類六種老人自付8元就可以吃上健康午餐。
工作人員對每位老人都設定了固定座位,如果哪位老人事先不請假又沒來吃飯,工作人員就會通過電話進行隨訪跟進,及時了解情況。對牙口不好的老人,工作人員還用剪刀把肉和菜剪碎,以助其消化。 街道還專門設立微信群,平常除了陪老人家聊天以外,還可以通過微信點餐和預訂,方便靈活。社工們通過舉辦“愛心午餐公益市集”,把籌集到的善款用于購買時令水果,每天中午送給長者,極大豐富了餐品的內容,受到長者歡迎。
長者們在食堂里一邊享用午餐一邊聊天,其樂融融
三成老人分布廣
逢源街面積0.78平方公里,設有12個社區,全街戶籍人口6.1萬人,2.1萬戶,當中老年人口1.7萬多人,將近占戶籍人口數的28%。其中100周歲老人2名,“三無孤老”16名。據介紹,自今年3月份啟動至今,逢源街利用街道的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日間托老中心、厚福社區、富力西社區的星光老年之家開設了4個逢源長者配餐食堂就餐點,由位于恩寧路的一家具有資質的集體用餐配送企業進行午餐的統一配助,向逢源人家服務中心購買服務保障運營,平均每天有100多位長者按時來吃飯。
今年8月,逢源街啟動“送餐到家”的服務升級,把飯菜配送到行動不便、高齡和重病臥床的老人家中,切實緩解家中無人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用餐難題。街道有關負責人說,街道組織居家養老員、社區義工參與到“配餐到家”的隊伍中來,既滿足社區服務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同時也體現鄰里互助的大愛精神。居家養老員和義工穿著統一工作服,背上精美的便攜式保溫包,騎上輕便的共享單車,穿梭于老城區的大街小巷之中,既靈活又環保,更能大大節省運營成本。
在街道食堂,除了個別腿腳不利索的老人家外,其他長者在專業社工的幫助下自己拿盤子打飯,飯后自行收拾,感覺如在家里吃飯般放松。盡管用餐時間不長,但長者配餐食堂儼然成為社區里的聯誼會。街道基本保證每位長者到就餐點的最遠距離不超過10分鐘的步行路程,實現“大配餐”服務全覆蓋。 荔灣區逢源街逾600名100周歲以上老人和“三無孤老”免費吃飯,由政府全額資助。目前全街16位“三無孤老”中有8位每天按時過來吃飯,區民政局下撥充足資金保障了“大配餐”順利開展,大大減輕困難家庭老人的生活負擔。
至今年8月底,作為廣州典型的老城區,荔灣區已實現“大配餐”服務全覆蓋,全區22條街道共設立配餐點69個,其中依托社區為老服務設施設立的配餐點57個,社會定點門店配餐點12個;享受配餐服務老年人2040人、共62680人次,其中享受政府補貼的老年人就餐3938人次,上門送餐服務2074人次。
芳村東漖街社區從2012年就搞起了長者飯堂,目前長期有90名老人在此用餐。長者飯堂針對不同類型的老人推出價格不一的“套餐”:三無孤寡老人可免費用餐,民政扶助老人每餐6元,普通老人每餐8元,每餐的標準是兩葷一素一湯,菜式每周輪換。 據介紹,東漖社區被定為廣東省的社區居家養老示范中心,每年財政資助35萬元,其中15萬元用于為老人配餐。
春暉膳房的廚師為老人精心準備午餐
越秀區北京街:兩菜一湯是“標配”
72歲的陳婆婆家住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街都府社區,她在越秀區長者綜合服務中心上完課,常到社區的長者飯堂吃午飯,10元可以吃到“兩菜一湯”。據悉,北京街長者飯堂每天服務200多老人。
廚房師傅把熱飯熱菜打包
海珠區沙園街:“大配餐”成民生品牌
從最初21名長者就餐到現在每天中午為350多名長者服務。海珠區沙園街“長者食堂”5年的探索打造出了一個居家養老乃至民生服務名片。沙園街60歲以上老年人有1.3萬人,長者們的“那一口飯”成為一個“痛點”。2012年3月開始運營的沙園街“長者食堂”是海珠區第一家由街道主辦的公益性食堂,當年甫一誕生便受到街坊長者的歡迎。
沙園街“長者食堂”設在廣重社區廣場旁邊的臨街地帶,是整個沙園街的中心地帶,以前食堂的位置就是旺鋪。寬敞的食堂布置得古色古香,四人飯桌整潔明亮。五年來,這個場地經過了多次擴容,最早只有21名老人家搭食,目前已經可以容納200多名老人分批用餐。除了廣重社區的中心食堂,沙園街在人口集中的光大社區和距離較遠的華苑社區星光老人之家又設了“長者食堂”的分部,在食堂長期搭食的老人約有350位。其中,有30多位老人因行動不便,由工作人員用專用餐具送餐上門。
五年來,沙園街“長者食堂”已成為民生品牌。進入長者食堂就餐的老人數量眾多,目前光提出申請的就超出了100人。常駐長者食堂的社工王艷麗說,對于老人家來說,來“長者食堂”不僅是為了解決吃飯問題,更多是為了與街坊聊天,尤其是獨居和孤寡老人,這是一天中為數不多能夠與熟人一起聊天的機會,可以排解寂寞,午飯時間成了他們一天中最熱鬧快樂的時刻。
轉載聲明:感謝作者,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創作者看到,歡迎聯系“廣州市巨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我們會在后續文章聲明中標明。如覺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
上一篇:12.5國際志愿者日|巨硅在行動
下一篇:廣州老人養老可"不離家門" | "社區嵌入式"養老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