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的出臺,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個人養老金制度也終于走到臺前。
《意見》明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可以自愿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參加人可以在屬于本人的這個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里,自主繳納個人養老金、歸集收益、支付和繳納個人所得稅。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12000元。
民政部預測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為此,其建議要“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將“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
如今,養老第三支柱終于確立了,除了金融主體為居民提供個人養老金融產品,還有各類提供養老服務的企業活躍在養老產業領域,亦在為應對老齡化發揮自己的作用。
根據企查查數據最近報告顯示,近10年來,我國養老服務相關企業注冊量不斷增加,尤其是近年來,呈兩位數增長。截至目前,現存的養老服務相關企業已多達24.52萬家。
01 十年來養老服務企業注冊數兩位數增長
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養老服務相關企業24.52萬家。近10年來,我國養老服務相關企業注冊量不斷增加。
2017年,新增養老服務相關企業2.48萬家,同比增長33.78%。2018年新增2.95萬家,同比增長18.97%。2019年我國新增養老服務相關企業3.65萬家,同比增長23.78%。2020年新增4.48萬家,同比增長22.80%。2021年新增5.27萬家,同比增長17.66%。
02 江蘇居養老服務企業落戶榜首
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從區域分布來看,江蘇省以2.49萬家養老服務相關企業排名第一。山東、廣東分別有養老服務相關企業2.26萬家、2.08萬家,排名前三。此后依次為河南、四川、安徽等省份。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在60歲以上老人數量占比排名中,江蘇排第六位,山東排名第九。
03 廣州是養老服務企業最密集的城市
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從城市分布來看,廣州有7927家養老服務相關企業,位居榜首。
深圳、成都分別有養老服務相關企業6545家、5737家,排名前三。
此外,貴陽、海口、濟南等城市排在第六和第八位。
04 百萬注冊資本的企業占四成
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從注冊資本分布來看,則呈現兩頭大:100萬元以內的養老服務相關企業最多,占比40%。
100-200萬元以內的占比為13%,200-500萬元以內的占比11%,500-1000萬元以內的養老服務相關企業占比11%。
至于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的養老服務相關企業,占比則達25%,位列第二。
05 各地吹養老服務政策春風
養老服務企業如雨后春筍而生,離不開政策的支持。
從2013年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到2016年《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以及2017年發布的《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和《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等文件,都強調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主體作用,對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提出具體措施要求。
2019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國家衛健委等部門聯合印發《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便有一批養老服務企業積極參與其中。
比如,2019年5月,南昌、鄭州、武漢、成都、秦皇島、許昌、宜興等7個城市作為城企聯動普惠養老首批試點城市,便分別與象湖老年養護中心、愛馨養老服務集團、中國健康養老集團、萬瑞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燕達養老機構管理有限公司、怡康苑養老服務有限公司、九如城養老產業集團等養老企業進行現場簽約,攜手推進養老服務骨干網和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提供普惠養老服務。
2021年11月發布的《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鼓勵大力發展養老相關產業融合的新模式新業態。要加強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和保障,深入推進醫養結合。
2022年2月發布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則提出,“十四五”時期,老齡事業和產業有效協同、高質量發展,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和健康支撐體系加快健全。
2022年2月,上海發布《上海市促進養老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鼓勵各類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組建上海健康養老領域國有企業集團。促進養老托育產品提質升級,積極發展老年人生活用品、護理產品、康復輔具等老年用品產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Copyright ? 2013-2025 巨硅科技 版權所有 粵ICP備16055903號-2
粵公網安備 440103020007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