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話語,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濃厚的民生情懷。
決勝全面小康,沖鋒號已經吹響。過去一年,廣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更好夯實保障民生的根基,著力保基本兜底線,織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網”,把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低保人均補差水平、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水平等六類底線民生保障水平列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實事抓緊抓實,進一步提升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廣東出臺養老27條,溫暖了‘最美夕陽紅’!”2019年底,《廣東省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若干措施》發布,引發社會普遍關注,有網友這樣說。
8個方面27條措施,“廣東養老27條”進一步完善了省級層面的養老服務政策設計。
每家都有老人,每人都會變老。在廣東,60歲及以上戶籍人口約1440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15.2%。這意味著基本上每7個人中間就有1名是老年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已經十分迫切。
我們可以看到,過去一年,廣東把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著力打通“堵點”,消除“痛點”,破解“難點”。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模式,實施專項行動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一項項有力措施穩步推進,努力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正在形成。
“一老一小”問題是最大的民生!在廣東,孤兒有1.8萬人、農村留守兒童有19萬余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有2.3萬人。他們身處困境,需要更多呵護,需要沐浴在愛的陽光下。
從查清困境兒童底數建立信息臺賬,到基本實現基層兒童主任全覆蓋;從吃飽穿暖等基本生活需求,延伸至教育、醫療康復和精神關懷;從加強部門協作到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廣東逐步建立健全覆蓋城鄉、上下聯動、協同配合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救助保障工作體系。
今年1月1日起,全省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全部納入政策保障范圍,其基本生活補貼標準與當地散居孤兒基本生活養育標準相一致,困境兒童成長再添政策保障。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因病致貧”“因殘致貧”等家庭納入救助范圍;最低生活保障按照“保戶”和“保人”相結合;申請社會救助可異地提交申請材料;建立流浪乞討人員身份查詢和落戶安置協作機制……一系列新的惠民措施,讓困難群眾感受到更多的關懷和溫暖。
新的一年,決勝全面小康,需要把短板補得再扎實一些,需要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美好生活前景可期!
廣東推“養老27條”應對老齡化
8個方面27條措施,這是未來3年廣東養老服務發展的路線圖。2019年底,《廣東省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若干措施》甫一推出,便受到社會的強烈關注。這項新政是在過去多年實踐積累的基礎上集納產生,成為廣東省級層面養老服務發展政策的新里程碑。
加快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推動機構養老提質增效,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面對人口老齡化嚴峻形勢,廣東放“大招”。
其中,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目標十分明確,即:到2020年,養老服務設施覆蓋100%的城鎮社區和60%以上的農村社區,基本建成社區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
“因病致貧”等家庭納入救助范圍
把“因病致貧”“因殘致貧”等支出型貧困家庭以及低保邊緣家庭納入救助范圍,這是2019年廣東社會救助政策的新突破。
從去年9月1日起,新修訂的《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辦法》正式實施。這一新政改進了過去單純以家庭收入確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綜合評估低保申請人的家庭財產、可支配收入與生活必須的支出,同時對有殘疾人、重病患者、老年人、義務兵、在校接受本科及以下學歷教育學生的家庭給予適當優待。
隨著認定條件的適當放寬、收入核算方式的調整,很多曾徘徊在低保認定邊緣的困難家庭納入低保、低收入保障范圍,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扶貧濟困日”彰顯廣東大愛
綠水清流,繁花似錦,古榕茂密……漫步汕頭市潮陽區金灶鎮橋陳村,宛如風景名勝區。曾經,這里村道破損泥濘、垃圾隨意堆放、河道因淤泥雜物堵塞變成“死水”。
這樣的變化得益于精準扶貧和汕頭市“千企幫千村”行動。在扶貧工作隊和社會捐贈企業的幫扶下,這個省定貧困村以“造血式”產業扶貧為主要抓手,致力于發展“一村一品”助推精準脫貧。
橋陳村只是廣東“扶貧濟困”工作的一個縮影。自2010年以來,“廣東扶貧濟困日”共認捐257.36億元,所籌資金主要用于幫扶我省貧困人口和貧困村扶貧開發項目,為我省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Copyright ? 2013-2021 巨硅科技 版權所有 粵ICP備16055903號
粵公網安備 440103020007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