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硅科技 · 全家康 | 白云區143個長者飯堂各有特色,配餐養胃更暖心!
時間:
2019-04-17
巨硅科技 · 全家康--企業配送、自建廚房、餐廳掛牌、酒樓嘆茶2017年4月13日,從三元里街15個社區星光老人之家供應大配餐出發,白云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創新3+X試點之助餐配餐正式按下啟動按鈕。從首年...
企業配送、自建廚房、餐廳掛牌、酒樓嘆茶……2017年4月13日,從三元里街15個社區星光老人之家供應“大配餐”出發,白云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創新“3+X”試點之助餐配餐正式按下啟動按鈕。從首年的撒網式鋪設,到去年以來的提標擴面、優化升級,兩年來,如今143個長者飯堂覆蓋278個社區和118個行政村,日均服務近3000多人次,累計服務近86萬人次,各個助餐點更是在你學我用、推陳出新中走出助餐配餐花式路。
布點靈活
打破傳統飯堂的局限
飯堂,這一集體吃飯的大聚集場所在學校、工廠、公司等地方多見,而自2017年開始白云涌現了一種新現象——一群或是老友又或是街坊街里開啟“搭伙”吃飯之旅,而這群長者的飯堂跳出了傳統,走向靈活。
長者飯堂(資料圖)
每日11時許,江高鎮五豐村劉氏家廟十來位長者坐在餐桌前聊天說話,配餐車一到,長者就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延續祠堂廟宇擺酒設宴的傳統,劉氏家廟成了一處長者飯堂,這樣的例子還有江夏村李氏宗祠等。白云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長者飯堂鋪設之初,很多鎮街都有點無從下手,通過一場場現場會,在你學我用中各鎮街逐漸打破修建飯堂的傳統思維,把長者飯堂向祠堂、星光老人之家等擴建。
五豐村長者飯堂(資料圖)
據了解,不少長者飯堂設置在各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這些中心均是各鎮街協調場地重新打造而來。譬如松洲街設置了富力半島社區和松鶴社區兩大綜合服務體,將休閑娛樂、康復庇護、用餐配餐等功能集合在一起。黃石街采取合作單位支付一點、開發商減免一點的方式,在黃石街核心位置建設養老服務中心,配套“大配餐”服務;還有鶴龍街投資一點帶動黃邊耗資百萬重新打造星光老人之家作為“大配餐”場所等生動實踐。
在優化升級過程中,更多的鎮街選擇推陳出新。太和鎮做活了“餐廳掛牌”模式,在北村和龍悅社區把長者飯堂掛在大眾餐廳,景泰街也把隆康社區的長者飯堂掛在家和酒樓。新近,均禾街也跑進了新軌道,從以往的配送到居委轉向掛牌在天仙閣海鮮酒樓,讓長者擁有更多的餐食選擇。人和、江高調整了配餐服務單位,廣泛爭取慈善力量支持,就餐服務人數穩步增長。
均禾街長者飯堂
供餐多樣
統一供應到多模式探索
長者飯堂場所的變遷,也帶動了供餐模式的多樣化轉變。據大眾餐廳的負責人介紹,每一餐提供10多個菜式供長者選擇,長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食量選擇一、兩、三葷一素,而且每天菜式都不一樣,食材全是每天一早購買的新鮮食材,現炒現做現賣,保證食材既不浪費又能保持熱度。
這一模式下,如今大眾餐廳這一長者飯堂創造出節假日午休供應午晚餐,單日就餐人次達400人次的記錄,并成為廣州市少有的每天服務百人以上的長者飯堂。
有別于一開始鋪開全是配餐企業統一供應的模式,如今更多的長者飯堂選擇了自建飯堂,且建立中央大廚房。在松洲街松鶴社區,運營單位配置全套環保設備高標準打造中央大廚房,自去年11月起為轄內4個社區供應午餐。特別的是,從食材到餐桌均從環保理念出發,食材經過配送公司分揀減少廚余垃圾,餐桌上社區長者采取自帶餐盒和消毒餐具相結合的方式。
石井街
新市街小坪村也采用同樣的方式。據介紹,該長者飯堂搭建中心廚房,聘請高級職業廚師,采用從農場配送有機食材到配餐點加工的模式,采用自動化蒸汽電蒸柜現場加工制作、蒸熟的方式來供餐,在“蒸”的過程中,繼承了傳統營養理論,所有食材原汁原味,各種營養元素得以保留。此外,供餐的所有菜品種類均經過高級營養師的精心搭配,以符合長者的營養健康標準搭配。
而鶴龍街的中央廚房設置在黃邊村,目前供應鶴龍街轄內6個長者飯堂,尤為特別的是,黃邊目前以自助就餐的形式供應,每頓長者根據自己的食量需求取各樣菜式的分量多少,還可以自行加飯加菜,這樣一來,長者能夠充分感受到了自主選擇權,享受在家般的就餐自由。
北村村飯堂
資源薈萃
各方力量共建共享
在形式多樣的長者飯堂中,最不可或缺的各方資源的介入和支援,而其中也涌現了一下創新品牌,嘉禾街的“老友記互助社”正是其中之一。據運營方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這些志愿者均是轄內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加入互助社成為一名志愿者。
年過古稀的葉姨是其中的一位志愿者。她說,這幾年,如果家里沒有要事,她每天都會到這里,和老友一起打打撲克牌,消遣打發時間,新增了“大配餐”服務后,她休閑完就協助配餐工作并就餐。不僅如此,自建廚房的主廚、幫廚、配菜、送餐等均是老友記成員,可以說從挑選菜品到將飯菜送到助餐點,一條龍服務均是由志愿者一手包辦,這一“老友記互助社”助餐配餐模式日益成為可復制的模式。
小坪村飯堂
據了解,在享受助餐配餐的長者中,有不少因行動不便而有上門送餐需求的長者,由此,以老助老、以殘助殘等模式也在白云區長者飯堂開了花。景泰街30歲的譚先生是殘疾人士,經過發動,如今,譚先生成為了長者配餐志愿服務隊的一員,每天他準時報到,并獨立完成兩戶長者的上門送餐服務。此外,該服務隊共發展了3名殘疾人士加入。
除了志愿力量的加入,白云區一直鼓勵彩票公益金、企業投資、社會慈善資助與個人自愿捐贈等民間資本進入,資本加入讓“大配餐”服務往可持續發展路走。據悉,同和街的六旬長者就曾因為感受到中心熱情暖心,而將自己5000元愛心款捐贈,希望盡自己所能幫助轄區長者。除了個人捐贈,區民政局還設置區福彩金專項資助118萬元,對6個服務有特色的突出鎮街給予“白云區社區居家養老長者大配餐資助”,各鎮街也在各種慈善資金的匯入上持續發力。
區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過去兩年來,在提標擴面、優化升級等舉措加持下,這項服務在模式、資金、場地、人才等方面大膽探索創新,走出了一條具有白云特色的居家養老服務新路子。
來源:白云時事(ID:Gz_byss)
轉載聲明:感謝作者,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創作者看到,歡迎聯系“廣州市巨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我們會在后續文章聲明中標明。如覺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
上一篇:【大配餐】5元長者飯堂 開進口碑酒樓
下一篇:確認了!5月1日起,你的社保將有這些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