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硅科技 · 全家康 | 【大配餐】試點!荔灣“養老大配餐”服務再升級~
時間:
2019-03-06
廣州近期對重度殘疾人納入“養老大配餐”服務體系進行了全面部署,這意味著18-59周歲重度殘疾人將來也可以在長者飯堂里就餐,并獲得就餐補貼。
殘疾人“搭伙”長者飯堂
這是改善民生的大好事
吃上一頓放心飯
免去獨自做飯的辛勞
荔灣區東漖街道的芳和花園小區,是將重度殘疾人納入養老“大配餐”服務體系的首個試點。受惠的殘疾群眾表示,一頓豐富熱飯在“微觀”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生活中常常因為做飯而產生的不便之處,突然得到了體諒和改善。
但是殘疾人“搭伙”長者飯堂
卻也不是多雙筷子加個碗那么簡單
那么荔灣是怎么提供貼心服務的?
就餐的長者們又有什么樣的體驗呢?
服務:納入大配餐補貼資金
芳和花園小區的長者飯堂,于今年1月已經試點重度殘疾人搭伙吃飯。這個長者飯堂能容納近20人一同坐下吃飯,目前飯堂同時也在做升級改造,廚房經改造升級后,未來甚至可以滿足受惠群眾現場點餐、現炒出鍋的需求。
據東漖街道民政科負責人介紹,這個配餐點平日有7到8名重度殘疾人來就餐,有時義工還需要提供送餐服務。

△送餐服務
東漖街道民政科負責人說,街道前期在芳和花園調研,通過身份證、戶口簿、殘疾證來確認服務對象,并和區殘聯核實相關資料,確認70名60歲以下重度殘疾患者進入養老大配餐的服務范疇,其中有12名重度殘疾患者已經主動登記申請配餐服務。
聲音:吃得好還免了做飯辛勞
今年40歲的潘姐腿部殘疾,平日都是坐著輪椅來到長者飯堂旁的工療站。以前中午時,她需要回家做飯,這頓飯做得并不豐盛,常常是清水面再加幾片青菜,但是從買菜到做好飯也需要花費兩個小時,因為她只能坐在輪椅上完成一切。
她的孩子中午在學校,丈夫中午上班也不回家,這意味著中午那一餐只能自己解決。“有時真的怕麻煩,隨便下碗掛面,連青菜都不愿意放。”潘姐說,做飯時,有時食材會掉在地上,自己彎腰去撿,已經非常艱難,更別提買菜時雙手長時間推輪椅的勞累了。
如今,有了吃飯的地方,讓潘姐省下了做飯的工夫。來到長者飯堂就可以方便吃午飯,自己出9元,政府補助3元,她享受的是和60歲以上戶籍老人一樣的待遇。“飯菜很好,很講究,還能自己選擇A、B餐,方便多了。”
今年59歲的李伯雙耳完全失聰,一直是孤身一人,父母去世后,他一直由姐姐照顧。在試點未開始之前,姐姐每天中午在工療站把他接回家,但是姐姐也有家庭,也在漸漸衰老,照顧年長弟弟的負擔變得越來越重。當芳和花園小區長者飯堂將重度殘疾人納入養老“大配餐”服務體系后,李伯自己就可從工療站直接到對面的長者飯堂吃飯,這無疑對她的家人而言是一種解放。
一線工作者:想把服務做得更細
如今廣州市準備鋪開殘疾人“搭伙”長者飯堂的工作,各區殘聯、民政部門也在積極做調研、做方案。一位殘聯工作人員表示:“吃飯的事情可以簡單,也可以很復雜,但是既然是為長者、殘疾人服務,我們必須盡可能做到讓他們滿意。”
一名長者飯堂一線工作者介紹,目前很多長者飯堂引入了社會力量參與,有些飯堂自負盈虧出現困難,如今要增加重度殘疾人的服務內容,這會是一個挑戰。
“設立長者飯堂,另一個目的是鼓勵老人來社區參與互動,降低獨居空巢過程中所可能產生的意外,沒有太多強調送餐。”他說,當面對特殊殘疾人,送餐變成了很剛性的需求。“再比如我們有用餐場所老人場地保險,也就是說,老人在飯堂里摔傷了可以報保險。但是針對殘疾人還沒有這類的險種。”因此他認為,為老人和殘疾人提供服務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為殘疾人群體專門制定標準化服務流程非常有必要。
看似簡單的菜肴
背后其實有后廚、送餐員和
社工們的精心準備和辛勤付出
目前
荔灣區長者飯堂的用餐長者和
定制配餐服務的長者居民
數量持續增長
那么,你居住的街道社區
是否有設置長者飯堂配餐點?
都在哪里呢?
趕緊替家里的老人們
Get這份超級實用的長者飯堂干貨表吧!
讓有需要的老人家吃得健康、吃得開心
就是長者飯堂存在的使命
荔灣將繼續在這一民生項目上發力
讓更多長者享受到這項服務!
(來源:廣州日報、荔灣區民政局、廣州荔灣發布)
轉載聲明:感謝作者,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創作者看到,歡迎聯系“廣州市巨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我們會在后續文章聲明中標明。如覺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
上一篇:民政部:已將“時間銀行”納入全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范圍
下一篇:【防詐騙】詐騙團伙精心設下陷阱,目標專指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