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養老難題?
如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廣州是全國較早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且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廣州市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達213萬。因此,如何讓老年人安享晚年、幸福養老,一直是廣州面臨的重要民生課題。
近日,廣州市政協社會法制民族宗教委聯合市民政局、衛健委、教育局、人社局等多個職能部門開展協商,并深入社區、企業、醫院等相關養老機構,圍繞“有事好商量”第5期專題“提升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水平”,進行全方位調研。
把養老院搬到市民“家門口”
對80多歲的許爺爺來說,最讓他開心的是,每天在養老院抬頭便能看到家門。住進“嵌”在家門口的養老院,滿眼都是熟悉的街坊和場景,老人非常滿意。
所謂社區“嵌入式”養老,是指小型化、專業化、多功能社區養老設施,在社區中提供日間照料、托養服務、居家照料、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等服務。
“真的太感謝你們了!沒有你們的悉心照護,老媽肯定不會恢復得這么好。”在頤年養老天河院里,肖貴海感激地拉著工作人員的手說,老人家在這里,不僅讓子女更輕松,還提高了生活質量。
舉例來說,在飲食上,頤年養老院為自理老人、失能老人等合理搭配飲食,如給臥床老人提供營養米糊、給牙口不好老人提供軟食、給糖尿病老人提供推介餐等;同時,注重與長輩家屬共建共享、群策群力,在強烈的參與感與認同感中,共建幸福頤年。
這是廣州社區“嵌入式”養老的一個縮影。頤康中心是具有綜合功能的街鎮級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以日托、上門服務為主,全托床位主要滿足社區老年人臨托需求。
“養老不離家”“離家不離社區”是大部分老年人的美好愿望。目前,廣州各個街道、社區還設有區級居家養老服務示范中心、星光老年之家、長者飯堂等各類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市累計為1.6萬名老人建立了家庭養老床位。
推動養老服務精準、專業、長效化
為提升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水平、進一步滿足老年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需求,廣州市政協社會法制民族宗教委組織政協委員開展了系列調研。
“目前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的知曉度不高。”政協委員歐陽智鴻稱,從調研走訪的情況來看,只有“長者飯堂”“星光老年之家”的知曉率超過了50%;同時,各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的體驗率也不高,問卷中“長者飯堂”的體驗率最高,但也僅有約22%。特別是全托床位入住率不高的現象比較突出,調研發現,某區全托床位目前入住率只有兩成多。
為何會出現上述問題?政協委員鄧艷梅認為,首先是受到近幾年疫情影響,其次,目前老人對頤康中心這個新生事物了解有限,對它的服務內容也是一知半解。
“老人對目前頤康中心提供的增值服務興趣不大。”鄧艷梅說,頤康中心提供的服務包括普惠性質的福利性養老服務和增值拓展性質的收費服務,由于消費觀念不匹配等原因,大部分老年人目前更傾向于接受政府提供的免費服務,較少購買增值服務。
她舉例說,某頤康中心前期為老人提供免費洗腳按摩活動,當天就非常火爆;但后續需要交費時,幾乎沒有一個老人愿意來,可見消費觀念是個問題。
對此,椿萱茂廣州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侯湘華稱,目前各頤康中心的運營企業與所在街鎮簽約情況不一,部分合同約定年限僅5年,企業對于后續投入存在觀望情緒。
另外,由于開展多樣化的增值服務需要增加相應的人力資源等運營成本,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存在規模效應不足、利潤較低的問題。
“企業開展多樣化服務面臨回報周期長、入不敷出的情況,往往更傾向于開展有相應補貼和長期護理保險資金流入的普惠性質養老服務項目。”侯湘華說,因此,相關養老服務對政府補貼依賴程度較高,形成了“多樣化服務供給不足、難以滿足老人差異化需求、對老人缺乏吸引力”的供需錯位循環。
把幸福“嵌”到老年人心坎上
如何改變老年人消費觀念,讓養老和市場連接更緊密?鄧艷梅建議,強化街鎮頤康中心、社區頤康站與社區、居民的連接,支持機構通過走訪社區、問卷調查等形式深入了解轄內居民需求,以實際需求為導向,開展各項養老服務;同時,建立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項目動態調整機制,促使社區養老服務能夠更加因地制宜,真正扎根于社區。
對此,廣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官潔君回應稱,將會同各區、街鎮加大宣傳力度,提升頤康中心及服務項目的知曉度。科學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切實減輕疫情對頤康中心運營服務的影響。出臺頤康中心基本規范地方標準,推動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運營。組織頤康中心運營機構負責人、護理員和養老服務向導崗位人員進行相關培訓,提升其運營管理和服務水平。
有政協委員建議,養老機構要在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下功夫。廣州市教育局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處長劉貝鈮回應稱,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認真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積極推進全市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主要依托各方力量,夯實“老有所學”主陣地,如市教育局支持廣州廣播電視大學(現更名為廣州開放大學)舉辦“廣州老年開放大學”;強化內涵特色,打造“老有所學”新路徑。如市教育局建設了“廣州老年教育綜合管理平臺”,開發了App、公眾號、老年地圖小程序三大手機應用,實現信息化服務管理功能。
“老年人對醫養康養、康復護理等醫養結合方面需求比較明顯。”政協委員胡育新建議,進一步拓展“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與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合作的內容,努力讓頤康中心均能與周邊鄰近的醫院建立“雙向轉診機制”,方便老人預約掛號、轉診治療等。
對此,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家庭發展與老齡健康處處長張斌回應稱,將進一步強化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加強“嵌入式”醫養結合服務,特別是與民政局、醫保局、工信局加強失能老年人信息共享,強化部門聯動,共同推進老年人社區醫養結合工作。
Copyright ? 2013-2025 巨硅科技 版權所有 粵ICP備16055903號-2
粵公網安備 440103020007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