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開始至未來10年間,我國將迎來史上最大“退休潮”,60后群體持續進入退休生活,開啟人生后半場。他們正以平均每年2000萬人的速度退休。
已經和即將退休的60后,不同于以往的“傳統老人”,他們快速成長于改革開放時期,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收入和消費水平也較前代大幅提升。他們以鮮明的群體特征,正在擦亮一個新標簽——“新老人”。
有錢有閑的“新老人”受益于改革開放,更潮更會玩
“新老人”,指20世紀60年代出生、正步入低齡老齡階段的人群。作為受益于改革開放與中國經濟騰飛的一代人,60后大多擁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其進入職場和社會后的人生軌跡,幾乎與40多年的改革開放進程同步。與傳統老人相比,“新老人”的人生經歷可提煉為:改革開放的青年、經濟紅利與PC互聯的中年、資產富足與移動互聯的老年。
“新老人”的出現,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成果的共享和受益。這些“有錢有閑”的“新老人”,不再固守整日圍著兒孫轉、從兒女身上獲得存在感的心態,而是積極規劃自己的晚年生活,主動融入互聯網大潮,有更多發展興趣愛好的機會,專注于提高自身素質與生活質量。
作為目前我國資產持有量最多、消費潛力最大的人群,“新老人”這一龐大群體中的大多數人,都不同程度趕上了數字化發展的潮流。大批60后跨入老年行列,無疑將從許多方面刷新傳統的老年、老人、老齡社會等概念,改變基于舊有的老人觀念形成的養老產業和養老標準。
“新老人”普遍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對網絡的接受度較高。身體健康狀況普遍較好,活到八九十歲不再是奢望。他們較早趕上了物質生活告別短缺的年代,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比前代普遍增加。“新老人”普遍子女較少,基本上已經完成了買房、子女教育的大塊支出,因此,經濟獨立的“新老人”生活質量較高,愿消費、敢消費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
旅居養老、抱團養老、田園養老、智慧養老、社區養老……60后“新老人”們正在打破傳統養老模式的藩籬,擁抱新型養老模式,對供給端提出了更高要求。
釋放“新老人”消費潛力政府、企業和社會應提前研判
滿足“新老人”的新夢想、新需求,既要依靠60后自身的主觀努力,也給政府、企業、社會出了一道新考題。精準聚焦“新老人”目標人群,拓展養老內涵、擴大養老供給、升級養老服務、做強養老產業、激活銀發消費,一系列深層次問題待破解。
“新老人”消費需求結構更加豐富多元,從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嬗變。其不斷增強的消費能力孕育出市場新熱點,網絡消費、智能消費、健康消費等成為銀發經濟新的消費增長點。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新老人”是消費潛力有待釋放的重要群體,夕陽經濟必將成為朝陽產業。
新時代的銀發經濟既包括傳統的衣、食、住、行、用等實物消費,也包括長期照護、健康管理、醫療保健、護理康復、家政服務、養老金融等服務消費,還有文化、藝術、體育、休閑、娛樂等屬于“詩和遠方”的新型消費,以及科技賦能下的智慧產品和服務,涵蓋了國民經濟的很多領域,產業鏈很長。
面對日益龐大的“新老人”群體的陸續入場,政府、企業和社會應當提前研判,回應關切,滿足需求。針對“新老人”的特點和需求,我國養老產業和其他涉老產業尚需進一步深耕、細分,提供有效供給、精準服務。比如,創新老年康養模式,開發適老化產品,發展老年自駕旅游、老年新潮體育、老年在線教育、老年智慧娛樂等消費新業態,為抹亮“新老人”金色晚年創造更多可能。
Copyright ? 2013-2025 巨硅科技 版權所有 粵ICP備16055903號-2
粵公網安備 440103020007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