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依然“很年輕”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廣州市常住人口為1867.66萬人,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270.08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97.58萬人,增長47.05%,年平均增長率為3.93%。廣州市常住人口呈現出較快增長的態勢,年均增速高于全國的0.53%和全省的1.91%,繼續保持全省人口總量第一大市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259.02萬人,占13.87%。與2010年統計的數據相比,0-14歲這一階段的比重上升了2.40個百分點。15-59歲勞動適齡人口占比依然保持較高水平,常住人口平均年齡為35.4歲,總負擔系數(指0-14歲和65歲及以上人口與15-64歲人口之比)僅為27.69%。由此看來,廣州仍然處于人口紅利黃金期,依然“很年輕”。
從各區的整體數據看,白云區、番禺區和天河區分別以常住人口為3742991人、2658397人和2241826人的數量,分坐廣州各區人口數量的頭三把交椅。天河區的常住人口數量排名,從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布中的第四位,往前晉升了1位,排在廣州各區的第三名。
細化到各區的街道,廣州花都區新華街道的人口最多,有397267人;人口最少的街道,則是荔灣區沙面街道,只有3180人。
對于依然“很年輕”的廣州而言,從化區可以說“最年輕”。從化區0-14歲的人口占比達19.72%,排名全市第一。從各區0-14歲這項統計數據看,廣州全市11區該階段的人口數值均屬于提升狀態,其中增城區0-14歲人口相較于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時提升了4.99個百分點,提升率最高。
若從平均年齡的角度去看,廣州天河區的常住人口平均年齡為33.2歲,低于廣州全市平均水平(35.4歲),為全市平均年齡最小的區域。
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人口數字在不斷攀升的同時,廣州的人口素質也在同步提升。數據顯示,廣州全市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509.45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1.92萬人上升為2.73萬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0.84年提高至11.61年,文盲人口減少1.30萬人,文盲率由0.95%下降為0.58%。
在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推動下,廣州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持續穩步提升,成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609.67萬人,占86.1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57.99萬人,占13.81%。
如果要問哪個區“最有才”,數據之下,天河區具有明顯優勢。據統計,天河區平均受教育年限居全市首位。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十年來天河全區人口素質逐步提高,特別是高素質人才不斷集聚。全區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3.06年,遠高于廣州市的11.61年。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0.32年。
受教育狀況的持續改善,既反映出9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和高中、大學等各級、各類教育推廣取得了積極成效,也折射出廣州市近年來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更高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人口集聚效應凸顯
十年間,中國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迅猛,人口集聚效應日益凸顯。廣東作為經濟大省,其經濟活力、開放程度等對各地人才都保有著吸引力。廣州十年間常住人口數量上升,與這一背景不無關系。廣州有多吸引人?從天河區一條街的人數增長可窺見一二。數據顯示,天河區的鳳凰街成為了最吸引人的街道,其常住人口增速達451.04%,為全市最快。
近年來,廣州著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早在2019年,廣州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已經超過71%。服務業的發展,為廣州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也給人口增長提供“空間”。
與此同時,廣州近年來大力發展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成為重要引擎,工業邁向高端化。國際營商環境的一再提升,也成了廣州吸引八方來客的“有利資本”,人才的涌入可謂水到渠成。
此外,廣州一以貫之的包容態度,在其人性化的城市服務中展露無遺。引鳳來巢是一回事,把人留住需要另一番本領。十年來,廣州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從全國首創“電梯托管”到提高行政機構的辦事效率,讓數據多跑腿,民眾少走路等,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到市民心里,也成為了廣州人口數據攀升背后的不二法寶。
Copyright ? 2013-2025 巨硅科技 版權所有 粵ICP備16055903號-2
粵公網安備 440103020007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