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硅科技 · 全家康 | “空白區”建養老照料中心最高可獲450萬補貼;19省市養老金上調
時間:
2019-07-18
巨硅科技 · 全家康--要聞概覽 1、19省區市養老金上調; 2、北京84個街鄉鎮待建養老照料中心; 3、江蘇蘇州對養老從業人員設立入職獎勵; 4、上海消除老年人跨區域入住養老院的政策難題; 5、佛山網約...
要聞概覽
1、19省區市養老金上調;
2、北京84個街鄉鎮待建養老照料中心;
3、江蘇蘇州對養老從業人員設立入職獎勵;
4、上海消除老年人跨區域入住養老院的政策難題;
5、佛山“網約護士”本月或可上門服務。
一周要聞
19省區市養老金上調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8日,北京、河北等19省區市已確定2019年退休養老金調整方案。浙江2019年退休養老金調整方案征詢意見也已在6月下旬結束。
△三角19省份2019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定額調整情況(圖片來源:人民網)
總的來看,19省份的調整方案主要以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適當傾斜調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總體調整水平按照2018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左右確定。
各省份定額漲幅在22元/月到70元/月
從調整對象來看,河北、海南兩省對退休人員、退職人員分別執行不同的調整方案。河北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每月增加40元,退職人員每月增加22元;海南的退休人員和退職人員則每月分別增加41元和25元。
其他省份退休、退職人員調整方案相同。其中,遼寧按照退休(職)人員參加工作的時間將定額調整分為了5檔,最高70元,最低25元。湖北按照退休人員退休時間將定額調整分為了3檔。
掛鉤調整方面,各地主要按照退休人員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分檔進行調整,使在職時多繳費、長繳費的人員多得養老金。
傾斜調整方面,各省份的調整對象主要集中在70周歲以上的退休人員以及艱苦邊遠地區的退休人員。
廣東、江蘇兩省養老金調整人員范圍更大
廣東沿襲2016年以來慣例,將本年度上半年(2019年1月至6月)首次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劃入本次調整范圍;江蘇今年首次將本年度前半年(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辦理退休、退職手續的人員劃入本次養老金調整范圍。
其他省份本次調整對象為2018年12月31日前辦理退休、退職手續的人員。
各地養老金調整金額陸續安排補發
據悉,各地養老金調整金額均從2019年1月1日起計算補發。目前,北京、上海2019年養老金調整金額已補發完畢。
山西、內蒙古、遼寧、江蘇、浙江、福建、河南、廣東、廣西、寧夏、新疆等省份預計于7月底前完成調整后養老金的發放;河北、湖北等省份預計于8月底前完成調整后養老金的發放。
(來源:央視網)
北京84個街鄉鎮待建養老照料中心
據統計,北京市目前共有84個養老照料中心的應建未建“空白區”。其中,大興、順義、延慶數量最多。而在
應建未建“空白區”建設一個養老照料中心最高可獲政府補助450萬元。
近日,北京市民政局將本市養老服務相關扶持政策、服務標準和養老服務供需等進行了梳理并予以公示。根據公示,北京市的養老服務機構根據不同性質可獲得政府給予的相應建設資助。
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養老機構,給予一次性建設資金支持
對新建、擴建具有護養功能的養老機構,由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給予每張新增床位2.5萬元的支持;對新建、擴建普通功能的養老機構,由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給予每張新增床位2萬元的支持。區(縣)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按1:1比例配套。
對利用自有其他用途設施進行改建,且符合養老機構建設用地條件的社會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按照改建投資總額的30%由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予以補助(按床位折算,每張床位補助最高不超過2萬元)。區(縣)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按1:1比例配套。但租用他人現有設施改造成養老機構的,不在建設資金支持范圍內。
投資興辦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的,給予床位建設補貼和設備購置補貼
其中,新建項目方面,應建未建“空白區”采取選址新建方式設立的養老照料中心,每新增一張床位資助2萬元,最高資助300萬元。利用其他現有設施改造為養老照料中心的,每新增一張床位資助2萬元,最高資助300萬元。
改擴建項目方面,應建未建“空白區”現有養老機構采取擴建方式,開展養老照料服務的,每新增一張床位資助2萬元,最高資助300萬元。依托現有養老機構、按照功能要求、采取改造方式、對機構內部場地進行完善的按照改造費的50%予以資助,最高資助150萬元。
建設扶持范圍包括依托現有政策支持的街道(鄉鎮)公辦養老機構項目以及依托社會辦養老機構設立的項目。建設補助項目(含新建或改擴建)最高享受補助300萬元,并可疊加享受配置設備補助,即
一個養老照料中心最高可享受建設補助和配置設備補助共計450萬元。但相關補助不得與其他政府補助項目重復享受。
基層公辦養老機構改擴建,給予建設和設備購置補貼
其中,新建、改擴建項目方面,按單床建設成本不高于20萬元(不包含土地費用)標準,按比例給予差異化資金支持,東城、西城支持比例為100%,朝陽、海淀為30%,豐臺、石景山為50%,城市發展新區為70%,生態涵養發展區為90%。
內部裝修改造項目方面,在嚴格履行區級相關評審、政府采購等規定程序的基礎上組織實施,由各區多渠道籌集資金給予保障。
對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
由市財政局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向各區下達市級補助資金,按平均每個驛站30萬元的標準撥付年度資金總額。具體分配的方向及額度由各區根據實際自行決定。
>>附:北京市各區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應建未建空白區
東城區:1個街道:和平里街道
朝陽區:7個街道:朝外街道、呼家樓街道、小關街道、東湖街道、奧運村街道、將臺地區(鄉)、首都機場街道
海淀區:3個街鄉鎮:燕園街道、清華園街道、萬柳地區(海淀鎮)
豐臺區:3個街鄉鎮:太平橋街道、東高地街道、和義街道
通州區:5個街鄉鎮:中倉街道、新華街道、漷縣鎮、臺湖鎮、于家務回族鄉
順義區:9個街鎮:光明街道、石園街道、空港街道、天竺鎮、南法信鎮、馬坡鎮、高麗營鎮、李遂鎮、張鎮
大興區:15個街鎮:林校路街道、觀音寺街道、高米店街道、榮華街道、博興街道、舊宮鎮、安定鎮、禮賢鎮、榆垡鎮、北臧村鎮、魏善莊鎮、長子營鎮、黃村鎮、青云店鎮、北臧村鎮
昌平區:7個街鎮:東小口鎮、南邵鎮、崔村鎮、百善鎮、北七家鎮、龍澤園街道、史各莊街道
房山區:7個街鎮:新鎮街道、向陽街道、迎風街道、長溝鎮、大石窩鎮、十渡鎮、青龍湖鎮
門頭溝區:6個街鎮:大臺街道、王平鎮、永定鎮、潭柘寺鎮、軍莊鎮、妙峰山鎮
懷柔區:3個街鎮:泉河街道、龍山街道、雁棲鎮
平谷區:4個鎮:馬昌營鎮、王辛莊鎮、大興莊鎮、劉家店鎮
密云區:6個鄉鎮:西田各莊鎮、十里堡鎮、穆家峪鎮、太師屯鎮、東邵渠鎮、檀營滿族蒙古族鄉
延慶區:8個街鄉鎮:香水園街道、儒林街道、延慶鎮、永寧鎮、沈家營鎮、井莊鎮、劉斌堡鄉、八達嶺鎮
(來源:環京津網)
江蘇蘇州對養老從業人員設立入職獎勵
蘇州市民政局近日聯合蘇州市財政局、蘇州市人社局出臺了《蘇州市養老從業隊伍培訓和入職獎勵管理辦法》,
首次明確對養老從業人員設立入職獎勵,最高獎勵達6萬元。
按照辦法,凡獲得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認可的高等院校、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頒發的畢業證書的人員,在本市同一養老服務機構(含連鎖企業)中連續從事養老服務工作實滿5年后,且繼續在蘇州市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符合相關條件的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學歷人員,分別享受
3萬元、4萬元、5萬元、6萬元入職獎勵。
記者從蘇州市民政局獲悉,目前蘇州共有養老從業人員11000余名,一線護理人員占了絕大多數,這些人員的文化素養參差不齊。
蘇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劉貴祥表示,養老從業人員的文化素養、專業技能很大程度決定了養老服務質量,隨著需求的日益多元化,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儲備,成為“多面手”。
“設立入職獎勵,有利于鼓勵更多從業人員接受繼續教育,以提升養老從業人員隊伍的文化素質和服務質量。”劉貴祥說。
辦法還明確,在蘇州市養老服務機構內從事養老護理員職業的人員,或者其他愿意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的人員,均可參加政府補貼的養老護理員培訓,經考核合格的,發放全市認可的就業培訓結業證書。
(來源:新華網)
上海消除老年人跨區域入住養老院的政策難題
近日,上海市民政局召開調研會,應邀參會者全部是各區養老服務工作的一線干部、養老服務機構的基層骨干,不少還來自養老服務的民辦企業和社會組織。調研主題:如何推進社會養老服務資源在全市范圍的統籌?怎樣完善養老機構床位的輪候制度?
針對與會人員提出的問題,市民政局初步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即
充分利用社區養老顧問的智力資源和“上海市養老服務平臺”等現有的信息化系統,盡快建立老年人入住全市養老機構的登記、推薦、預約系統,通過消除信息不對稱,讓全市乃至長三角地區的養老服務信息、服務資源更好、更及時地銜接、匹配有需要的老年人。
另外,
還需進一步完善公平、公正、公開的養老機構輪候機制,促進養老服務供需對接;進一步明晰政策、突破障礙,消除老年人跨區域入住養老院的政策難題。
后續,
本市將在上海市養老服務平臺上開發相應程序,方便老年人及家屬申請及獲取機構養老服務。讓老年人獲取機構養老服務更加便捷精準,從“問不到”到“找得到”,從“有得住”到“住得好”。
(來源:解放日報)
佛山“網約護士”本月或可上門服務
最快本月內,佛山市民就可以享受“網約護士”,打針、壓瘡護理、胃管護理、催乳、小兒推拿、吸痰、換藥等醫護服務,都可以由“網約護士”在家完成。昨日,在佛山市“互聯網+醫療健康”推進會上,禪醫互聯網醫院正式啟動,該院也成為佛山第三家互聯網醫院。據透露,“互聯網+護理服務”也成為禪醫互聯網醫院的其中一塊,將于7月內正式上線。
“星護鏈”互聯網+護理平臺本月上線
在當天的啟動儀式后,禪醫還與上海星康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簽約,合作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項目———“星護鏈”互聯網+護理平臺,而該項目將于7月內正式上線。
早在今年2月,國家衛健委就發布了《關于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將
以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廣東六省市為試點,展開“
互聯網+護理服務”,而
服務重點為高齡或失能老年人、康復期患者和終末期患者等人群,提供慢病管理、康復護理、專項護理、安寧療護等護理服務。“打針、壓瘡護理、胃管護理、催乳、小兒推拿、吸痰、換藥等醫護服務,將由網約護士在家完成。”這是昨日禪城互聯網醫院啟動儀式上,該院執行院長胡航描述的一個場景,而另一個場景即是“護士日常工作的新場景:接受網上預約,初步評估,拎上醫療工具箱,開著醫院專用車,直奔患者家里……”
將與家庭病床、家庭醫生形成互補
他介紹說,“互聯網+護理的模式”是院內臨床護理服務的院外延續,通過互聯網平臺預約、評估、支付,并建立長效的護患溝通機制,在線下完成護理服務閉環。相比較家庭醫生上門、健康照護員上門,護士上門解決了醫生不夠、忙不過來及照護員不能執行臨床護理服務、專業能力低的問題。“比如我們一些慢性病的患者,如糖尿病足、壓瘡的治療等,不一定要住院治療,可以通過全科醫生和護士組成團隊,提供上門治療和護理服務。”
對于網約護理的安全保障問題,胡航介紹說,今年2月國家衛健委和4月廣東省衛健委在相關指導文件中已經給出了安全保障要求。“我們會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方面來提供安全保障;另外在護士APP中也有一鍵報警功能,除了在發生護理意外時的響應幫助之外,也能在服務執行中有非常規的問題時可以得到后臺護理專家的支持。”
胡航說,互聯網+護理將與家庭病床、家庭醫生形成互補。“互聯網+護理一方面是家庭病床和家庭醫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知道通過互聯網+護理的落實可以完整復制住院醫療關系,讓患者在家中也能享受一定的醫療服務,從國外成熟體系來看已經被印證;另一方面,互聯網+護理的服務邊界比家庭病床及家庭醫生要寬,受眾和場景更加多元化。”
(來源:南方都市報)
轉載聲明:感謝作者,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創作者看到,歡迎聯系“廣州市巨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我們會在后續文章聲明中標明。如覺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
上一篇:80后將領不到養老金?人社部這樣回應
下一篇:全國首例!中山一院20位專家“接力”手術,切除男子罕見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