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硅科技 · 全家康 |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 老黨員熠熠生輝
時間:
2019-07-16
巨硅科技 · 全家康--退休老黨員助推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積極參與志愿活動,組建社區義務管委會,展開社區巡防,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議題,成為深度參與社區微治理的...
退休老黨員助推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積極參與志愿活動,組建社區義務管委會,展開社區巡防,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議題,成為深度參與社區“微治理”的主角,這些都是廣州市各社區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創新實踐,亦是退休老黨員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主動作為。
每次巡邏,“稻草人”都帶著專屬腰包出動
老黨員深度參與社區“微治理”
“有一回我們遇到一個孩子在哭泣,立即帶他到幼兒園找家長,但走了3所幼兒園,孩子都說‘不是’,我們當即報警并把孩子送到派出所,很快就找到了家長。”李大姐說。“有次我們發現有人在路邊抽煤氣,趕緊去問怎么回事,那人才拿出工作證,說是煤氣公司的。”明姐話音剛落,朱大哥馬上接話:“遇到自稱煤氣公司的人員,對方一定要穿工作服,出示工作證才可以讓他進小區。”
6月14日下午,在廣州白云區景泰街社工服務站的志愿者黨員骨干會議上,老黨員們正在各抒己見,別看不少與會者是年過七旬的長者,他們身兼多職,為社區居民貢獻了許多力量。
五位“稻草人”志愿者在交委小區門前留影
守護兒童安全 老黨員變身“稻草人”
黨齡54年的李偉英是景泰街黨員志愿者中黨齡最長的志愿者之一,2002年退休以來她一直在所住小區擔任業委會主任,人稱“李大姐”,2013年因患眼疾退出業委會崗位后,她隨即加入景泰街稻草人志愿服務隊,并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領30余名居民加入“稻草人”行列,上述為走失兒童找回家長便是其擔任隊長的景泰東社區稻草人志愿分隊的經歷。
2011年5月底,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少先隊工作委員會、廣東省青年志愿者協會等聯合開展“稻草人——廣東青年志愿者社區少年兒童守護計劃”,并在景泰街設立全省第一個省級示范點。
李偉英告訴記者,每天放學時分,“稻草人”會在街道2所小學、2所中學和4間幼兒園周邊交通要道等地點,提供定點守護、社區巡邏、快樂陪伴等志愿服務,“我們要眼觀六路,過去有一起拐騙兒童未遂的事件,就是經志愿者發現后阻止的,還有一起電瓶車撞到小朋友的事故,老黨員也是在發現后第一時間攔住電瓶車,協助治安聯防隊員處理”。
據悉,稻草人最初由30名老黨員、老干部等組成,現已發展到230多人,其中黨員志愿者有60多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的心態就是不論去到哪里都要貢獻自己的力量,為人民群眾服務。”李偉英說。
老黨員跑在最前 以黨建帶動小區建設
在會上提醒注意小區安全隱患的是人稱“朱大哥”的朱握新,他不但是最早參與稻草人志愿隊的老黨員之一,還是景泰街遠近聞名的“六和”小區——交委小區管委會負責人及黨小組組長,今年朱握新更入選廣州市優秀共產黨員評比。
6月14日記者走進交委小區,不論是門口的安保人員、整潔的小區環境,還是公示在小區的《居民議事活動情況》《自治組織職責》等,都彰顯著這個小區和諧有序的氛圍。始建于1990年的交委小區曾因物業零管理造成臟亂差現象,在老黨員梁國復倡導下,居民自籌資金,逐步恢復小區的干凈整潔,并成立由熱心黨員組成的半義務性質管委會,一個較有自治特色的小型社區逐漸成型。
近10年來,由朱握新接棒的管理小組把小區的安保、衛生、綠化等管理得井井有條。當天帶記者參觀時,每當發現小區有垃圾堆積、有陌生人員出現,朱握新便馬上投入“工作狀態”,仔細了解情況,并及時向居委反映相關問題。而談到管理經驗,朱握新常說的是“群策群力”,“在居民群策群力下,小區實施24小時監控、建立安保制度,10年基本未有一起入室盜竊”。
此外,在景泰街黨工委領導下,云苑東社區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在交委小區設置黨小組,以黨建帶動社區建設。朱握新表示,小區不但推行“黨員帶群眾民主議事”管理模式,還開展了黨員民主議事職務認領行動。當天記者就在小區看到“共產黨員責任區”公示牌,朱握新以“小區負責人”的身份在上面公示了電話,“有時居民遇到問題,半夜也會來電。”朱握新說,當天參加會議的“明姐”肖麗明也是黨員公益管理崗之一的“鄰里協調員”,她的電話也同樣公示在小區。
朱握新笑說,景泰街黨群服務中心即將在7月落成,到時他們將有新的陣地發揮更大的力量,“雖然年紀大了,我們依然記得在黨旗下宣誓入黨的那一刻,作為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是我們永遠的宗旨”。
發現小區中有雜物堆積,朱握新拍照并及時反饋
平凡人做平凡事,老黨員深耕社區十六載
“我就是一個普通人,做的也都是小事,只是做了一位黨員該做的事。”退休16年,也做了16年社區義工的張玉英擺擺手道。在她看來,身邊有千千萬萬的老黨員、老同志,在做著同樣的事,推動社區的共建、共治、共享,而她只是其中的一位。
老黨員志愿者都是社區居民的好伙伴
退休任社區黨務副書記
2003年,張玉英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并沒有選擇過清閑日子,轉身成為廣州市荔灣區彩虹街冼家莊社區的義工,活躍在社區衛生、治安、慰問困難群體等活動中。后來,張玉英還受聘為該社區黨務副書記,在開展社區義工服務之余,參與社區的黨建活動。冼家莊社區現有200多名黨員,其中有100多位是退休黨員,而居委會卻只有六位工作人員。“平時我們還會幫忙探訪慰問下老黨員,尤其是不方便行走甚至臥床的老黨員。”
直到2010年孫子出世,張玉英請辭了黨務副書記一職,但只要有時間,張玉英依然毫不猶豫地參加社區活動。2015年,彩虹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現為彩虹街社工服務站,下稱“中心”)從中山七路搬到冼家莊。“我看到他們在招義工,第一時間報名了。”張玉英回憶道。
帶動其他黨員服務社區
加入中心后,張玉英就報名成了“電話天使”項目的一員,每月打電話給五位獨居、孤寡長者,每半年組織一次見面,“問候下他們的近況,提醒他們注意出入安全、飲食衛生等等,就是拉拉家常”。
三年多來,因為有長者離去而更換對象,但張玉英都與他們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長者有不開心或煩悶的時候,張玉英都會及時予以開解;發現他們身體有不舒服或有其他情況,張玉英都會及時告訴中心,讓中心及時跟進解決。
除了堅持做更年長者的“電話天使”外,張玉英還是樂行駟馬涌小組的一員。每周三,小組就沿著2公里長的駟馬涌巡查,打水測檢,并做好記錄,“走一遍大概兩個小時吧。”靠著一班退休長者的努力,如今駟馬涌已從黑臭到復清。
有意思的是,張玉英特別重視拉動其他老黨員去做義工服務社區。“我在社區這么多年,知道誰比較熱心,比較有愛心,發現有時間的時候,我就鼓動他們去做服務。”張玉英說,鄰居玉姐就是這樣被張玉英帶動的,如今還成為了中心智能手機班的老師。
車輪不停轉,人民公仆永不退休
通過群眾提供的巡防信息,廣州市荔灣區石圍塘派出所曾分別清理了一個六合彩和賭博窩點,各行政拘留2人和4人。而提供信息的正是羊城“朝陽群眾”——如意平安騎隊的騎友。
今年1月27日,如意平安騎隊舉行亮旗儀式,正式成立如意黨員志愿者騎隊。12位黨員志愿者中有一半是退休老黨員,而其中擔大旗的便是62歲的王建中。
王建中是廣東番禺監獄的一名退休警察,有34年黨齡的他在退休不久即加入了這支獨具特色的群防群治隊伍。“騎行原本的意義重在宣傳健康、環保、綠色的理念,而如意平安騎隊為騎行賦予了更深層次的社會意義,我雖然退休了,但依然希望能發揮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為平安廣州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王建中說。
由于如意平安騎隊的騎行范圍最初集中在荔灣區石圍塘街等地,住在番禺區的王建中每次參加巡防活動,都要先從家騎行20多公里方可和大部隊匯合,一來一回路程約50公里,但王建中笑說,這對能日騎上百里的他來說不算什么。不論是在石圍塘街巡邏治安重點地段,還是春節期間在滘口客運站等客運站點支援春運,抑或是參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宣傳工作,王建中都騎行在第一線。“巡防能起到震懾作用,騎隊過去曾發現賭博網點、消防隱患等,我們會在安全前提下,勸解勸導并拍照提供線索,為市民群眾營造安全家園出一分力。”
除了參與騎行活動,王建中還常和騎友們探訪石圍塘街的老黨員、九旬烈士家屬趙婆婆,趙婆婆家旁正是騎隊1號驛站的村監控室,多年來老人也和王建中等一眾騎友建立了親人般的感情,成為騎隊守護“平安社區,和諧社會”的美好見證。正如王建中為如意平安騎隊所寫的隊歌,“為向往美好生活,灑汗水守護一方。再創新楓橋經驗,共建共治共享。”
建立了黨員志愿者騎隊后,王建中肩上的擔子就更重了。從工作時期就積累了豐富黨務工作經驗的他在退休后繼續發揮所長,瀏覽微信里的黨員志愿者騎隊群、黨支部籌備群,并在群中建言獻策已成為他每日打卡完成的任務。去年七一前夕,王建中還被番禺監獄評為2017—2018年度優秀共產黨員。對此,王建中表示“騎行的車輪將一直不停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員的根本宗旨,人民公仆的身份是永不退休的!”
(市老齡辦、老人報)
轉載聲明:感謝作者,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創作者看到,歡迎聯系“廣州市巨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我們會在后續文章聲明中標明。如覺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
上一篇:養老企業連鎖發展的關鍵因素?。?!
下一篇:80后將領不到養老金?人社部這樣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