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硅科技 · 全家康 | 【人口老齡化市情教育】穗民政用“繡花功”畫“養老圈”
時間:
2019-03-25
巨硅科技 · 全家康--2月27日,廣州市養老服務工作新聞通氣會召開。廣州市第二老人院一期工程進度、家政+養老融合發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情況、護理站試點......在新聞通氣會上,這些與群眾養老息...
2月27日,廣州市養老服務工作新聞通氣會召開。廣州市第二老人院一期工程進度、“家政+養老”融合發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情況、護理站試點......在新聞通氣會上,這些與群眾養老息息相關的熱點問題被頻頻問起。面對記者的提問,廣州市民政局相關部門負責人逐一詳盡解答。本報記者在現場感受到,廣州市民政局多措并舉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全覆蓋、多層次、多支撐、多主體的養老服務格局基本形成。今年,廣州市民政局仍會用“繡花功夫”打造羊城“養老圈”,全面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現場“記者眼”
廣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相關負責人透露,廣州市第二老人院一期工程已進入試運行階段,將陸續投入使用,總床位為1800張。
據悉,廣州市第二老人院一期工程項目設置了1800張床位,包括老人居住區、康樂區、醫療區、后勤保障區及發展用地區,將實現醫養樂結合。此前,二期工程施工也已開始招標。廣州市第二老人院二期工程將增設2000張床位,竣工后,市第二老人院的總床位將達到3800張,成為廣州市最大的老人院。
針對市民關注的全市56家護理站試點單位的醫保定點問題,廣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護理站試點單位將納入今年4月1日實施的廣州市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照護商業保險定點服務機構范圍,目前正會同市衛生健康委和市醫保局協商,將爭取盡快把護理站納入長護險定點范圍之中。
醫養結合方面,會議明確,將鼓勵支持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推動養老服務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實現簽約服務全覆蓋。推進護理站試點,推動家庭病床建設,推行醫院、養老院雙向轉診、“雙向離院”。目前,全市已有10家三級醫院與養老機構達成“雙向轉診”合作。
養老就在家門口,可望又可及
案例:譚爺爺88歲時入住美好家園(廣州東湖西)孝慈軒,一直有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2016年5月第3次中風后,手腳不靈活、吞咽功能退化;醫院采取插胃管,以鼻飼喂食,長期帶管的日子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而且為了預防感染,每2-3周需更換一次胃管,既痛苦、難忍,又耗時、繁瑣。入住孝慈軒后,經過兩個月的精心照護,譚爺爺能自己拿起勺子慢慢吃飯并拔掉了一直使用的胃管?;謴瓦M食功能三周后,不僅體重增加了10斤,精神狀態也大為改觀,積極參加歌友會并成為骨干成員,在生日會上給所有長者表演歌唱節目。
養老院與家僅“一碗湯”的距離,從理想變為現實。住養老院從過去的“有得住”,變成如今的“住得近”“住得好”,滿足了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譚世論爺爺住進養老院后,精神狀態大有改善就是“住得好”的體現。
在“有得住”方面,目前我市共有養老機構189間,床位6.5萬張,每千名老人床位數達到40張。率先建立公辦養老機構入住評估輪候以及向民辦養老機構購買床位制度,目前我市已運營公辦養老機構沒有輪候超過3個月的特殊困難老年人。
在“住得近”方面,編制《廣州市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布局規劃(2013-2020年)》,選址地塊53處,用地面積144.42公頃,打通利用既有房屋舉辦養老機構消防、規劃等障礙,城市更新、新建小區按照4.5床/千人的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目前我市58.4%的床位分布在中心片區,較好地滿足了老年人在中心城區就近養老的愿望。
在“住得好”方面,首批三星級以上養老機構占全省三分之一。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覆蓋率達90%,其中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52家,護理型床位占比50%。
在家頤養天年,支撐體系更完善
案例:海珠區素社街道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送餐員給胡婆婆老人送中午餐,按門鈴無應答,拍門仍無回應后,就靠近房門傾聽,家里只有電視機的聲音。送餐員憑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判斷婆婆可能跌倒或暈倒,當即致電家屬并通知服務中心護士、工作人員帶上血壓計、急救箱趕往婆婆家中……最后胡婆婆手術順利實施,主治醫生表示,如果當天再晚幾小時,很可能就沒生命體征了。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遍布廣州的街頭巷尾,因此當事故出現時,及時發現的幾率就會提高,如同“天眼”一般。下面就一起走近廣州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在開展“3+X”試點方面,滿足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統籌推進中央財政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和我市“3+X”創新試點,全市長者飯堂達到1011個,覆蓋全市街道(鎮)、社區(村),融入醫療護理、健康宣教、營養指導等服務,使長者飯堂成為老年人健康養老、休閑社交的共同家園,助餐配餐服務知曉率達到95.4%。受理120多個機構(個人)申請設立護理站,確定56個試點單位,以護理站為切入口推進社區醫養結合。
在完善服務網絡方面,打造“10分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統籌整合日間托老中心、老年人活動站點等場地設施和資源,搭建“區綜合體-街鎮綜合體-村居活動站點”3級實體服務平臺,全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100%。開展規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管理專項治理工作,規范星光老年之家、日間托老機構管理,完善服務功能。
一覽“光榮榜”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區、各職能部門大力支持下,廣州市民政局多措并舉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努力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9064”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全覆蓋、多層次、多支撐、多主體的養老服務格局基本形成,先后被確定為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中央財政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和醫養結合試點城市。2017年,中央財政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績效考核被評為優秀,3個經驗做法被省委深改組復制推廣。“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資源配置著力推動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政府資源配置方式10個典型案例。長者飯堂經驗做法被中央改革辦刊登推廣,列入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會議10個改革典型案例,列入審計署工作組對廣東省2018年第二季度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情況跟蹤審計報告5個正面典型,受到省委主要領導充分肯定,被省委深改組、省民政廳在全省推廣。
今年養老工作畫重點
?。ㄒ唬┩晟品展┙o體系,不斷提升養老服務水平。一是優化養老機構設施布局。編制《廣州市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布局規劃修編(2018-2025)》,優化養老機構設施布局,盤活閑置物業和公有房產,增加中心城區養老設施場地用地。二是加強養老機構建設管理。著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持續提升護理型床位比重,支持養老機構延伸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推動各區公辦養老機構盡快全部投入使用,建立完善公辦養老機構分類收費和正常調整機制。落實經營性與公益性養老機構同等補貼政策,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和運營公辦養老機構,支持養老機構規?;?、連鎖化、品牌化運營。三是深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制定扶持社會力量參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政策,扶持專業化、品牌化、連鎖化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推動將政府舉辦的養老設施交由專業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企業運營。統籌規劃發展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完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功能,大力拓展日間照料服務。四是發展養老服務產業。深化養老服務“放管服”改革,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持續推動社會力量成為提供養老服務的主體力量,積極申報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試點,大力發展養老護理產業以及康復輔具研發、生產和租賃產業,推進養老服務業轉型升級。
(二)強化服務支撐體系,促進養老服務健康發展。一是強化政策支撐。加快《廣州市養老服務機構管理條例》立法,制定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等政策文件。二是強化消費支撐。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試行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照護商業保險,提高照護保障水平。協調優化醫保、長護險政策,適當提高支付標準,強化對醫養結合、家庭病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支持。強化家庭及其成員在養老服務中的主體責任,夯實家庭養老功能。三是強化人才支撐。健全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體系,拓展與高校在養老護理學科設置、人才培養等合作,加強對接貴州畢節等地區的人力人才資源,暢通醫療護理等養老服務人才晉升通道,打造高質量人才隊伍。四是強化科技支撐。完善市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信息平臺功能,拓展平安通對社區居家養老的智能服務,建設市為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實現各部門涉老信息分類分級互聯共享,促進服務供需無縫對接。
?。ㄈ┙∪B老服務創新機制,打造廣州養老服務品牌。深入推進養老服務“3+X”改革創新,不僅解決好吃飯問題,還要解決好老年人其它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是提升助餐配餐服務。完善“市中心城區10-15分鐘、外圍城區20-25分鐘”服務網絡,融入醫療護理、健康宣教、營養指導、康復訓練等服務,推動將重度殘疾人納入服務范圍,盡快實現全覆蓋。二是深入推進醫養結合。鼓勵支持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推動養老服務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實現簽約服務全覆蓋。推進護理站試點,推動家庭病床建設,推行醫院、養老院雙向轉診、“雙向離院”。籌建廣州老年醫院,推動市老年病康復醫院盡快運營。三是推動家政養老融合。落實“家政+養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創新推進“家政+養老”融合發展,推動家政養老服務全覆蓋。四是推進跨境養老合作。推進穗法跨境養老服務試點,推動穗港澳養老服務合作發展,鼓勵和支持境內外企業在廣州設立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專業護理服務機構。
?。ㄋ模┘訌娛轮惺潞缶C合監管,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一是深化專項行動。按照適應需要、質量優先、價格合理、多元供給的思路,加快養老機構改革發展,強化安全監管,提升養老院服務質量。二是精準對接供需。完善老年人照顧需求評估機制,根據照顧需求等級評估結果為老年人制訂個性化服務方案,提供精準養老服務。三是完善標準體系。構建養老服務標準化體系和質量評價體系,完善安全、服務、管理、設施等標準,建立從居家、社區到機構的分級照護服務體系,打造養老服務“廣州標準”。四是加強評估監管。建立健全養老機構分類管理和養老服務評估制度,引入第三方評估,實行評估結果報告和社會公示。加強養老服務行業自律和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
(市老齡辦、老人報)
轉載聲明:感謝作者,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創作者看到,歡迎聯系“廣州市巨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我們會在后續文章聲明中標明。如覺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
上一篇:【防詐騙】冒充公檢法詐騙,比往年來得早了一些!
下一篇:【各區動態】白云區“智慧養老”項目在新市街啟動